第252章 断章我是专业的(5/6)
常可喜的,后来有媒体报道,总共接待了76万人次的读者,销售图书426万册,销售额高达377万。而魏明、魏什么、魏狂人的多部图书在本届书市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,魏明甚至在一些小报上看到了“魏狂人”的名字,这是很少见的,毕竟通俗文学上不得台面嘛,但魏狂人的武侠小说和漫画卖的是真不错。
而在这些报道中也有很多关于书市的照片,其中魏明和叶老臧老的合影最是广为流传。
有趣的是,一开始合影是四个人,后来被转载着转载着,就只剩三个人了,可能是版面紧张吧。
今天回到家,又有魏明电话,魏明还以为又是朱科长呢,结果老娘告诉他,是秦县长。
秦县长直接说了,想来燕京学大棚技术,回去搞试点验证。
魏明第二天当即跑去四季青公社帮忙联络,现在大家都挺无私的,对外国人都不藏私,更别说自己人了,你敢想象农业学大寨,然后大寨不让人学吗。
不仅欢迎学,估计到时候访学团还会连吃带拿,满载而归。
之后又打回县政府跟秦县长沟通,定了一个时间。
在那之前,魏明又去了一趟荣宝斋,参加周年庆活动。
在买东西前当然要参观,今天荣宝斋晒出了他们馆藏的另一件镇店之宝,张大千巅峰艺术作品,纵46.3厘米,横586厘米的《华山云海图》。
这种将近六米长的超长山水画,张大千一共也就那么几幅,而这副《华山云海图》更是堪称其中的佼佼者。
山以水为血脉,以草木为毛发,以烟云为神采。
这幅画完美契合了这种美学理念,将华山的雄伟奇峭完美呈现在他面前。
魏明一眼就爱上了,知道他们不卖,于是跟经理说好:“如果你们想出手,一定先考虑中国人,尤其是我。”
经理也保证:“放心吧,这种级别的大作,我们也不忍心让它漂泊海外,不过很多大画家和收藏家也想要,张大千先生出国后再也没有这种级别的作品了。”
魏明感慨:“毕竟他也再看不到这等奇景了,仅靠想象和回忆自然做不到这般浑然天成。”
经理见状,于是又推销起别的画来。
“张大千的侄女前阵子来过,托我们卖两幅她伯父的画。”
“哦?”
“大千先生年事已高,今年已经81岁高龄,而且近年来身体也不好,所以她这个侄女就想带着儿子去看望老人家,卖画也是为了凑路费,所以需要港币最佳。”
魏明直接好家伙,张大千在台湾呢,你这能去得了吗?去了还能回得来吗?想的有点太天真了。
不过是张大千留给亲人的画,品质应该还不错。
魏明决定看一看,第一幅也是山水图,名叫《巫峡清秋》,画幅87×48cm。
另一幅名叫《婴戏图》,137×66cm,是人物画。
人物画魏明更欣赏西方写实的风格,之前他也在友谊商店看到过一幅张大千的仕女图,不符合他的审美,就推荐给梅琳达了。
不过胖乎乎的小娃娃们非常喜庆,倒是让魏明很喜欢,而且他的藏品里没有这种类型的,于是有些心动。
“多少钱?”魏明问。
经理回道:“对方希望能凑5000港币。”
魏明当即摇头:“怎么可能。”
这两幅确实出众,但在魏明心里加起来也比不过《万山红遍》,万山红遍才300美刀呢。
经理笑道:“我们也知道这个价高了,所以我们